生命科学学院下设生物工程、化学工程、食品工程3个系,拥有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6个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工程研究中心、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研究中心两个校级学科建设平台。设有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心四个实验教学管理机构。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特聘教授3人、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人。留学归国博士9人、博士后12人。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2人、国家人事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人、国家民委创新团队1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生物工程专业带头人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2人、辽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1人、大连市优秀专家2人、大连市五一奖章获得者1人、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英才1人、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标兵1人、大连市化学化工产业特聘专家1人、校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校优秀学术带头人4人、校优秀教学带头人1人。
教育教学:在学院工作中,确定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人才培养的优先地位,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明确了现有专业的定位与内涵,突出了专业建设特色,取得多项建设成绩。生物工程专业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首批示范性专业、辽宁省紧缺本科生物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辽宁省省级示范中心,有机化学和普通化学为辽宁省省级精品课。近五年,主持和承担各类省部级教改项目1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实验与研究空间9000多平方米,拥有教学实验室35个,研究室42个,学生创新工作室24个,仪器分析室11个,信息与网络教学工作室1个。
科学研究:学院确定了以科研立项与科技服务为科研工作的核心,发挥人才资源和科研平台优势,依托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组建了多个学科专业交叉的科研团队,努力提高全院教师的科技创新力和社会贡献力。近五年,主持和承担科研课题230余项,其中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项、国家民委重点科研课题8项、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横向课题31项,总经费35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15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26项。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0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出版学术专着及教材共24部,译着1部。
科技服务:我院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及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针对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实施技术集成创新与开发,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多次组织博士团队先后到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塔城地区、吐鲁番市、石河子市等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实地调研,获得了大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资源开发与需求信息,学院通过整合科技资源,组建科技攻关团队,落实具体科技开发项目的对接与实施。辽宁葡萄酒技术开发中心授牌我院。作为内蒙古蓝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项。同时,我院与吉林省金塔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鹿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大连富生制药有限公司、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原生态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艾美先端科技(大连)有限公司、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宁波甬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华容制药有限公司、金州新区动物防疫所等多家企业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在产品联合开发、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力与社会贡献力得到了合作企业的充分认可和好评。同时,我院与瑞士霍夫曼—罗氏有限公司成功签署30余万美元的国际合作项目。
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中,充分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学科建设平台,发挥优秀人才团队作用,以生物学、化学以及食品科学为基础,形成大思维、构建大学科、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在生命科学学院的6个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中进行有效交叉与融合,实现学科专业共建、平台共用、项目共研,建设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实现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目标。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生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立项。
拥有生物化工国家民委重点学科、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拥有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 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民委生物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催化与仿生化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省级高校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市生物化学工程技术中心、辽宁葡萄酒技术开发中心、大连开发区食品安全评价与检测中心等高端研究平台。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580台套、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0台套,仪器设备总价达5600多万元。
学术交流:我院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100多个知名院所建立了密切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达200多人次,接待各级领导、国内外专家来访达800多人次,举办学术报告会100多场。先后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联合招生并独立培养研究生7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人。
我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筑波大学、韩国江原道大学校大学、瑞士霍夫曼-罗氏有限公司等国外院校和公司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这些学校的相关学科领域的教授来院讲学与访问100人次。我院教师出访美国、瑞士、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比利时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或做博士后达30多人次。2007年主办了中韩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 2006和2008年与清华大学共同承办了两届生物工程与科学国际学术会议,2009年主办了辽宁省生物技术学术报告会。
人才培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践行教学、科研与学生工作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推进大学生的素质、创新、考研、就业四项工程,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成绩显着。生命科学学院现有48个教学班,在校本科生1351名。近几年,获批大学生科研创新立项208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获国际奖励5人次,国家级奖励174人次,省级奖励209人次,市级奖励58人次。近几年,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大批学生在蒙牛股份有限公司、伊利集团、中国石化、中国医药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担任重要职务。5年来,毕业生平均考研率32%,尤其是2009年考研率达44%。考取的主要院校有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等知名院所。我院培养的本科生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达40人。
生命科学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党委确定的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了分工职责,坚持改革创新、民主决策,秉承【励志博学明德拓新 笃行卓越】院训,提倡敬业和奉献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的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和工作指数,有效促进了学院协调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