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要点: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获取信息和向相关方提供信息,提高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控制的效率,向顾客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
外部沟通的主要相关方:
1)沿食品链与供方、承包方的相互沟通。要确保充分的信息交流,以能有效的对危害进行识别、评定和控制——既要在组织内部进行,也要在食品链中的上下游和其他相关方之间进行。控制应在必要和可行时的所有其他一切环节中实施;如组织与供方和合同方的有效沟通,使供方和合同方共同关注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更好的满足组织的要求。
2)与顾客的相互沟通。旨在提供食品安全水平相互接受的基础,如在标签上标明过敏源等;有助于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与控制,如在标签上标明贮存温度、贮存条件等。顾客在推动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应满足双方达成一致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顾客要求;但在双方达成一致前,顾客要求应当服从于危害分析,以证实其可行性、需求和对终产品危害水平的影响。
3)与食品立法和执法部门、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帮助组织了解法律法规的新信息,该行业当前的食品安全水平,确定本组织需达到的食品安全水平,并判断组织是否有能力达到该水平。
4)其他相关组织。如获得认证的组织应及时将其体系变化的信息告知认证机构,必要时包括认可机构、新闻媒体等。
在外部沟通中,组织应确定哪些信息需要沟通。应指定专门人员,作为与外部进行有关食品安全沟通的途径,有利于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置。指定的人员在沟通技巧上的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沟通获得的信息应作为体系更新和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应妥善保存沟通的有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