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食品伙伴网学习平台!
| 返回食品伙伴网 | 学生平台
 

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团队李秀婷教授课题组发表醇酰基转移酶领域最新成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3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  浏览次数:42
 
 
导  读
2025年3月,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团队李秀婷教授课题组在国际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Q1,IF=5.7)发表题为“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sm Study of a Novel Ethanol Acetyltransferase from Hanseniaspora uvarum (EatH) with Good Thermostability, pH Stability, and Broad Alcohol Substrate Specificity”的研究性论文。2023级博士研究生倪冰倩为论文第一作者,李秀婷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72280和31830069)和北京市教委-市自然基金联合项目(KZ202110011016)的资助。

乙酸酯是发酵、烘焙食品中花果香风味的主要贡献者,更因其良好溶解性、较低毒性及可降解性,成为食品加工、医药与化工领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且全球年需求量持续增长。然而,目前依赖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学合成来生产乙酸酯的传统方法,在现今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倡导下,亟待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生物合成技术路径来替代。研究表明,尽管乙酸酯的生物合成可由脂肪酶/酯酶等催化醇、酸等底物来实现,但绝大多数脂肪酶/酯酶在催化乙酸酯合成过程中,需控制反应体系保持较低的水含量以防止酯化反应由合成转向水解,而添加有机溶剂等助剂则加剧了环境压力。课题组前期从产酯酵母——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F1503中发掘到醇酰基转移酶Eat276,其能在水相条件下高效催化乙醇与乙酰辅酶A合成乙酸酯,因此,利用Eat在水相条件下催化乙酸酯的生物合成,是取代目前化学合成法生产乙酸酯的最可行路径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微生物来源醇酰基转移酶Eat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Eat催化合成乙酸酯的底物选择、反应特性,尤其是酶分子结构与催化合成乙酸酯的内在机制尚未明晰,阻碍了生物酶法合成乙酸酯类物质的技术应用。基于此,本研究以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F1503来源的醇酰基转移酶Eat276为模板,从非酿酒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基因组中挖掘得到新型醇酰基转移酶EatH,首次系统表征其酶学性质,深入探讨其催化乙酸酯形成的分子机制,为拓展Eat家族资源库,以及酶的定向改造与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对于推动乙酸酯生产由化学法合成向“低碳生物合成”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实际意义。

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筛选的来源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F1503的醇酰基转移酶Eat276为模板,通过基因挖掘从非酿酒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中鉴定出新型醇酰基转移酶EatH,经异源表达与纯化后系统表征其酶学性质,显示EatH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优异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的醇酰基转移酶,其对短链醇至芳香醇的醇类底物均展现出催化能力,且对短链酰基供体具有高选择性。研究还利用AlphaFold 3、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结合性质研究、定点突变等技术进一步揭示了EatH活性位点在底物结合与催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论文首次阐明Hanseniaspora uvarum来源EatH的催化特性、蛋白结构与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分子机制,填补Eat家族“结构-功能”关联研究的空白,为醇酰基转移酶的理性设计与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分子基础,为乙酸酯的绿色生物合成提供重要数据与理论支撑。

研究亮点

基因挖掘获得新型醇酰基转移酶EatH。
EatH在25-35°C的温度条件下孵育24小时仍可保持稳定。
初步阐明了EatH的结构与活性位点的关系,N149位点可作为醇酰基转移酶Eat底物特异性改造的有效靶点。
 
研究结果

►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了一个新型醇酰基转移酶EatH,最适反应条件为pH 7.5和35°C,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多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EatH偏爱短链酰基供体,而具有广泛的醇类物质底物谱,对短链醇至芳香醇的醇类底物均展现出催化能力。

►利用AlphaFold 3对EatH结构预测表明,EatH具有典型的α/β折叠水解酶的特征,整体结构由一个核心催化域和一个盖子结构域组成,其催化三联体为Ser124-His296-Asp148,氧阴离子洞为Leu58和Leu125。

►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定点突变技术预测并验证了EatH对催化和底物结合过程至关重要的氨基酸位点。Tyr123和Phe297之间形成的Π-Π堆积的相互作用对活性中心的稳定至关重要,Tyr204的空间位阻对酶的底物特异性具有重要影响,Asn149位点和Gln154位点对于蛋白质构象灵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4c12376
13-25-18-52-1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