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食品伙伴网学习平台!
| 返回食品伙伴网 | 学生平台
 

山东农业大学江杨/李大鹏团队:咖啡樱桃果皮多糖的“新身份”,从乳化剂到活性物质递送系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11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浏览次数:473
          生物活性物质如姜黄素、类胡萝卜素等具有显著的健康益处,但因溶解性差、稳定性低而限制了应用。为提升其生物利用度,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天然可食用递送体系(如凝胶、脂质体、纳米乳液)。其中,植物多糖因功能突出、来源可持续而备受关注。咖啡加工副产物中的咖啡樱桃果皮多糖(CCP),不仅具备优异的抗氧化活性,还能稳定油水界面,展现出良好的天然乳化性能,为活性物质递送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以CCP和SA为乳化剂,形成O/W乳液体系,通过CCP/SA与Ca2+的交联,制备了具有增强凝胶性能的双多糖基乳液凝胶。通过改变CCP/SA比值,利用流变法、SEM和质构分析研究了不同多糖比例对乳液凝胶形成、微观结构、流变行为和热力学稳定性的影响。将姜黄素封装在双网络乳液凝胶中,并通过体外消化进行评估。这种结构提供了改进的稳定性和控释,使其有望提高食品、制药和功能应用中的生物利用度。近日该成果以“Dual network interpenetration emulsion gels based on alginate and coffee cherry-derived polysaccharide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urcumin delivery”为题,发表于Food Chemistry期刊(中科院1区,IF=9.8),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天骏为第一作者,江杨副教授、李大鹏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张博闻讲师、李厚深副教授参与指导。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0205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 M732116)的支持。计算机时间和软件由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分子模拟实验室提供。

成果介绍

本实验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双网络乳液凝胶,将咖啡皮樱桃果皮多糖(CCP)和海藻酸钠(SA)水溶液作为水性,玉米油作为油相。将水相与油相依次加入高速剪切乳化机中,形成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液体系。通过在得到的乳液中添加CaCl2溶液形成乳液凝胶。CCP/SA乳液凝胶形成机制可分为两个关键步骤:首先,利用多糖自身的乳化性制备双网络乳液,探究CCP与SA最适交联的浓度比例。其次,通过多糖与钙离子交联反应,形成“蛋盒模型”,制备乳液凝胶。这一系列反应过程确保了乳液凝胶的完整性和机械强度。该体系对姜黄素具有高效包埋(包埋率79.52%),并能在储存、加热及紫外照射过程中有效保护活性物,减少其损失。研究结果证明,该双多糖乳液凝胶可作为高效的姜黄素递送载体,为天然多糖在功能食品与口服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策略。

在研究乳液凝胶之前,首先制备双网络乳液,以研究不同CCP/SA比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图1a),乳液稳定性(图1d)分析表明,在CCP/SA比为3:2时,乳液稳定性达到最佳,这可能是由于CCP和SA之间的氢键增强了稳定性。两种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液滴尺寸更小、更均匀(图1f和g),这可能是由于液滴之间的静电排斥力减弱导致絮凝减少。根据Stokes定律,较小的液滴有助于增强乳液的稳定性。乳液稳定性评价表明,CCP和SA在最适比例下形成的互穿网络使结构更加紧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存稳定性。


创新性/应用前景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咖啡樱桃果皮多糖(CCP)和海藻酸钠(SA)的双网络乳液凝胶体系(C3S2EG)。在Ca2+作用下,凝胶形成致密稳定的三维网络,具备优异的自愈性、可塑性和持水性,并能在酸性条件下保持结构稳定。该体系对姜黄素的包埋率达79.52%,显著提升了其在储存、加热和紫外环境下的稳定性,同时实现了在胃中保护、在肠道控释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SEG不仅为姜黄素递送提供了高效载体,也为天然多糖在功能食品和口服药物中的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6186

13-25-18-52-1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