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和生产工艺,能够运用现代化仪器设备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并具备科学研究和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品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精神;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系统地、扎实地掌握应用化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具有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
(3)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且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和其它获得科技信息的方法。
(4)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受到应用方法、开发性研究的基本训练,知识面较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本专业某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6)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能力。
(7)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3、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心理素质好,审美观点正确,身体健康。
三、学制、毕业与学位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学制年限为三至六年,允许学生在三年内完成学业提前毕业。在特殊情况下,经主管教学校长批准,也允许学生延长到六年完成学业滞后毕业。
在弹性学制内,取得相应学分者,准予毕业。
对于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
(略)
五、主要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Advanced Mathematics] 学分:8,总学时:132,课程代码:3431101,3431102
课程简介:高等数学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采用曾获国家教委一等奖、由同济大学主编的教材。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极限、微分学、空间几何与向量代数;下册包括多元函数微分、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级数和常数微分方程初步等。本课程除了满足化学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外,并为学生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线性代数[Advanced Mathematics] 学分:3,总学时:51,课程代码:3431103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向量空间,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特征值(含二次型)等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全面加强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 学分:8,总学时:132,课程编码:3431104,3431105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原子、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电离,沉淀溶解,氧化还原和配位等化学平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取、性质及用途。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无机化学原理及有关计算,掌握一般无机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学分:8,总学时:136,课程代码:3431106,3431107
预修课程:无机化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来源、制备、应用及有关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烃类,主要是烷、烯、炔、脂环和芳烃;第二部分是烃的衍生物,主要是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和烃的含氮衍生物;第三部分是专论,主要讲天然的和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并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和电子效应来阐明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各类反应的历程结合在各类化合物的反应中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本学科的基本规律,熟悉基本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能、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为更好地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基础,使之掌握有机化学知识,并可为人类开发各种新能源、新材料做出贡献。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学分:4,总学时:68,课程代码:3431108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包括常见阳离子分析和常见阴离子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等。定量分析包括以化学分析方法为主的“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具备独立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仪器分析[Instrument Analysis] 学分:4,总学时:68,课程代码:3431109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电位分析”、“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电解和库仑分析法”、“伏安和极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等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具有初步根据分析目标和要求,结合仪器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学分:8,总学时:136,课程代码:3431110,3431111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溶液、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不可逆电极过程、界面现象和胶体。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物理和数学有关理论、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先行课程的理解,为今后学习化工基础、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化工原理[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学分:8,总学时:136,课程代码:3431112,3431113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和物理化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化工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和性能以及一般的计算方法。内容包括:流体流动,液体输送机械,气体的压缩与输送,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传热、蒸发、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工程素质。使学生可以运用课程有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实际问题,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有机波谱分析[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 学分:3,总学时:51,课程代码:3432115
预修课程:仪器分析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电磁辐射与谱学基础、有机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与拉曼光谱、紫外与荧光光谱、谱图综合解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涉及电磁辐射与物质量子功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各谱学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各谱特征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各谱在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介绍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机波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原理[Spynthetic Principle of Fine-Chemicals] 学分:4,总学时:68,课程代码:3432116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中常见的单元反应,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中最基本的十六个单元反应,对各单元反应的历程、影响因素、典型单元合成工艺、产品后处理有一个全面了解,并能利用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学习工艺学等课程及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奠定基础。
精细化工工艺学[Fine Chemical Technology] 学分:3,总学时:51,课程代码:3432117
预修课程:化工原理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精细化工生产工艺基础及技术开发,包括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食品添加剂、黏合剂、涂料、化妆品等专题产品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从事精细化工生产和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精细化学品化学[Chemistry of Fine Chemicals] 学分:2,总学时:34,课程代码:3432219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精细化学品概念、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表面活性剂、涂料、香料、农药、化妆品、光谱增感剂及彩色显影剂等十章内容,介绍各种精细化学品的化学结构或组成、合成化学、应用性能及其与化学结构和组成的关系等。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和生产是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培养和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胜任大小型企业的相关开发研究和营销工作。
基础化学实验(I)[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I)] 学分:2,总学时:48,课程编码:3432222,3432223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无机化学制备和化学定性分析为主线,主要讲授无机和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及有关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并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报告书写进行指导。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实验室一般的操作技能,包括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校准,学会溶液配制、称量、仪器装配、溶解、过滤、试剂取用、加热及若干综合实验手段,学会用简单试剂鉴别常见阴、阳离子。
基础化学实验(II)[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II)]学分:1,总学时:36,课程代码:3432224
课程简介:以定量分析化学为主线,主要内容包括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等内容。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滴定分析法中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滴定终点的判断及相关的实验技能等。建立正确记录、合理处理实验数据的工作方法;培养综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实验事实、归纳总结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及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基础化学实验(III)[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III)] 学分:2,总学时:48,课程代码:3432225,3432226
课程简介:该课程以有机合成为主线,通过讲授和重点指导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熔点测定、蒸馏、分馏、薄层色谱、液体有机化合物折光率测定、水蒸汽蒸馏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较为独立的完成卤代烃、烯烃、醚类、酯、酰胺等一系列重点化合物的合成、提纯等。本课程也将对一小部分重点类型的化合物在理论课程基础进行验证性质的实验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通过学习能够有利于对学生正确观察、精密思考和分析以及诚实记录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增强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
仪器分析实验[Instrument Analysis Experiment] 学分:2,总学时:50,课程代码:3432232
课程简介:本实验课程包括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三大部分。其中光学分析法实验内容有: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内容有: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为气相色谱法。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各类典型仪器进行分析测试的方法;了解仪器的主要结构及其主要部件的特性;并学习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具有初步处理数据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学分:2,总学时:40,课程代码:3432227,3432228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和所有基础化学实验
课程简介:主要实验内容有热力学实验、动力学实验、电化学实验、表面和胶体实验。通过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掌握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加深对物理化学课程中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