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琴 | 性别:女 |
民族:汉族 | 出生年份:未填写 |
最高学历:研究生 | 学位:博士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生物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生导师
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导师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重要病原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及新型鱼用疫苗开发,在“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承担和参加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主持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在PLoS One,Infection &Immunity,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Vaccine, Marine Biotechnology,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等刊物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59篇。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海洋鱼用疫苗的应用开发平台,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产业推广潜力的鱼用疫苗产品,其中,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有望获得我国首个鱼用活疫苗的新兽药证书,填补国内空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中一项授权专利已成功完成企业转让。曾获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资助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计划。
受教育经历
1995.9-1999.6,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学士学位
1999.9-2002.6,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硕士学位,导师李世军教授
2002.9-2005.6,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学位,导师张元兴教授
研究工作经历
2005.7-2007.8,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讲师
2007.9-2010.8,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0.9-2012.12,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3-2010.9,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13.1至今,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研究
围绕我国南方海水养殖业中的重要病原菌-溶藻弧菌,针对其在致病过程中表现的群体行为—群体感应现象,初步揭示了病原菌在致病过程中所涉及的宿主、环境和病原之间的复杂系统。围绕我国北方海水养殖业中的重要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率先在国内进行第一个海洋病原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建立该病原菌的基因信息平台。以此为出发点,系统分析该病原的毒力基因及分子进化机制,并在功能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多个水平上系统地开展了该菌的致病机制研究。
2.新型鱼用疫苗研制
减毒活疫苗:以严重危害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的鳗弧菌为主要防治对象,成功构建国际上首例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安全、高效的新型鳗弧菌减毒活菌疫苗株,并进行了中试规模的疫苗生产、冷冻干燥成型、加速保存等产品试验,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农业部新兽药产品注册证(生物制品类)。
活菌载体疫苗:以自主研发的鳗弧菌减毒活疫苗为宿主,开发了一系列异源抗原蛋白的表面展示和分泌表达系统,实现了其他病原微生物来源的保护性抗原蛋白在减毒鳗弧菌宿主中的有效展示,所构建的鳗弧菌多价载体疫苗候选株表现了对多种病原的共同保护作用,显示了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进一步筛选并构建无抗性标记/可筛选/可稳定传代的质粒系统,将噬菌体来源的T7高效表达系统与体内诱导启动子组合应用,并结合染色体无标记整合技术,建立异源抗原在减毒鳗弧菌体内的稳定高效的体内诱导表达系统,从而实现鳗弧菌载体疫苗安全和效力的升级。
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基于已经成功解码的迟钝爱德华氏菌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筛选潜在的候选抗原基因,设计构建一系列的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候选株,通过标准化的实验室斑马鱼系统进行高通量的免疫保护评价,从而筛选出安全高效的细菌疫苗。
3.基于活菌载体的新型鱼用给药系统开发
进一步将国际前沿的生物控制理念“条件致死/减毒系统”创新性地引入鳗弧菌野生毒株中,开发“体内诱导致死/减毒型”鳗弧菌活菌载体,同时将噬菌体来源的裂解系统引入该创新型疫苗载体中,实现体内诱导裂解,致力于提高活菌载体的安全性以及对蛋白/核酸类药物的给药效率。该给药载体的设计理念获得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美国科学院院士Roy Curtis III教授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Werner Lubitz教授的赞许,目前正通过科研合作的形式开展相关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