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许建和 | 性别:男 |
民族:汉族 | 出生年份:未填写 |
最高学历:研究生 | 学位:博士 |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华东理工大学与京都大学联合培养博士。1995年起历任华东理工大学助研、副研、教授。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上海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亚洲生物技术联合会执委,第一届亚洲生物技术大会共同主席,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主编及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副主编。
长期从事生物催化与生物化工研究,曾主持1项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和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迄今在PNAS, Angew Chem, ACS Catal, Biotech Bioeng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30余篇,被引用2200多次,h-index=25。应邀撰写英文著作多个章节,主编或翻译《生物催化工程》、《生物催化工艺学》、《生物催化:基础与应用》、《生物催化在制药工业的应用—发现、开发与生产》等著作。公开发明专利60多项,授权40项,多项技术转让企业。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领军人才、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杜邦杰能科中国酶工程杰出贡献奖、Elsevier“论文最多引用奖”,以及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研究方向
1. 新酶基因资源挖掘与分子改造;
2. 天然与药用分子合成生物技术;
3. 生物催化过程工程与工业应用。
学术兼职
1. 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 Bioresources and Bioprocssing主编, 2014.01?;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副主编, 2009.04?;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副主编, 2010?2014.
2. 学术期刊编委(9本):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2000?;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7?;Recent Patents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9?; Pakist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6?; Enzyme Engineering,2011?. 催化学报(中英文版),2007?2014; 生物加工过程, 2008?;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 客座编辑: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1);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2002, 2006 & 2009);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8);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08 & 2009); 生物加工过程(2005).
4. 学术委员: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2014); 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2012?); 发酵工程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湖北工业大学,2009?); 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2009?); 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2008?);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2007?); 生物工程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 2007-); 生物过程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 2002?);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 2007?)。
5. 会议主席:The 8th Sino-US Conferen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SUCE2015), Session 2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分会主席,Oct. 12-15, 2015, Shanghai; Asian Congress of Biotechnology (ACB-2011)共同主席, May 11-15, 2011,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catalysis and Processing (ISBBE 2005), Oct. 16-18, 2005, Shanghai.
6. 大会组委: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olecular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 (ISBBE 2003), Dec. 15~17, 2003, Shanghai,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ener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 (ISBBE 2007), Nov. 14~17, 2007, Shanghai,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refinery, Oct. 20~23, 2007, Beijing; 13th International Biotechnology Symposium (Dalian, China, 2008); 1st Pakistan-China–Ir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 Bioengineering and Biophysical Chemistry (ICBBB-2007), Nov. 4–8, 2007, Jamshoro, Pakistan.
学术团队
1. 郁惠蕾,博士,副研究员。2010年获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2012年获霍英东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华东理工大学大学青年英才计划(全校20人)。研究方向为氧化还原酶的定向挖掘和改造。发表SCI论文50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通讯作者11篇,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7篇,单篇文章最高被引55次。申请发明专利9项,授权专利3项,公开4项,实现成果转让2项。
2. 白云鹏,博士,副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材料专业, 2007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11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物理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12.03-2014.06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Helene Andersson-Svahn院士领导的蛋白质组学小组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持研发了高通量微流控筛选平台,发表SCI论文13篇。曾获得2005-2006年度清华之友-东港奖学金一等奖,2010-2011 Melville实验室奖学金等荣誉。
3. 郑高伟,博士,副研究员。郑高伟,博士,副研究员。2005年四川大学本科毕业,2011年获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博士学位。主持973计划、863计划子课题和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项目。已在Curr Opin Biotechnol, Adv Synth Catal, J Biotechnol等重要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研究生物催化剂资源挖掘及性能表征、手性医药化工中间体的酶促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