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深厚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具备进行化学教学和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分别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管理工作,也可以攻读硕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品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精神;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掌握化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
(4)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态;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心理素质好,审美观点正确,身体健康。
三、学制、毕业与学位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学制年限为三至六年,允许学生在三年内完成学业提前毕业。在特殊情况下,经主管教学校长批准,也允许学生延长到六年完成学业滞后毕业。
在弹性学制内,取得相应学分者,准予毕业。
对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
(略)
五、主要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 学分:8,总学时:132,课程代码:0531101,0531102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原子、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电离、沉淀溶解、氧化还原和配位等化学平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取、性质及用途。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无机化学原理及有关计算,掌握一般无机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学分:4,总学时:68,课程代码:0531103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包括常见阳离子分析和常见阴离子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等。定量分析包括以化学分析方法为主的“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初步独立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仪器分析[Instrument Analysis] 学分:4,总学时:68,课程编码:0531104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电位分析、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电解和库仑分析法、伏安和极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等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具有初步根据分析目标和要求,结合仪器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学分:8,总学时:136,课程代码:0531105,0531106
预修课程:无机化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来源、制备、应用及有关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烃类,主要是烷、烯、炔、脂环和芳烃;第二部分是烃的衍生物,主要是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和烃的含氮衍生物;第三部分是专论,主要讲天然的和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并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和电子效应来阐明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各类反应的历程结合在各类化合物的反应中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本学科的基本规律,熟悉基本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能、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为更好地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基础,使之掌握有机化学知识,为人类开发各种新能源、新材料做出贡献。
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学分:8,总学时:136,课程代码:0531107,0531108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溶液、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不可逆电极过程、表面现象和胶体。通过学习,可以运用所学的物理和数学有关理论、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先行课程的理解,为今后学习化工基础课程以及进行毕业论文打下理论基础。
结构化学[Structural Chemistry] 学分:5,总学时:85,课程代码:0531109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量子力学基础与原子、分子(包括络合物)及晶体结构以及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与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可用量子力学规律构建现代物质结构理念,建立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科学思想。掌握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状态与宏观物质运动规律的主要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The research of Chemistry Teaching] 学分:2,总学时:34,课程代码:0531110
课程简介:主要研究中学化学教学与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客观规律;探索中学化学教学理论、教学原则、途径和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明确化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掌握中学化学的教与学。使学生学会分析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与教材,培养备课、上课等教育的基本能力,为将来独立担任中学化学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化工基础[Chemical Engineering Basis] 学分:4,总学时:68,课程代码:0532122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传递工程中流体的流动和输送、传热过程、精馏;化学反应工程中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典型反应器、多相反应过程以及工艺学部分-合成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数学[Advance Mathematics] 学分:8,总学时:132,课程代码:0532111,0532112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化学(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采用曾获国家教委一等奖,由同济大学主编的教材。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极限、微分学、空间几何与向量代数;下册包括多元函数微分、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级数和常数微分方程初步等。本课程除了满足化学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外,并为学生继续教育打下深厚的数学基础。
普通物理[General Physics] 学分:6,总学时:102,课程代码:0532124,0532125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力学的物理基础、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学、波动光学、近代物理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深刻理解物理规律的意义,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基础化学实验(I)[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I)] 学分:2,总学时:48,课程代码:0532213,0532214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无机化学制备和化学定性分析为主线,主要讲授无机和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及有关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并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报告书写进行指导。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实验室一般的操作和技能包括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校准,学会溶液配制、称量、仪器装配、溶解、过滤、试剂取用、加热及若干综合实验手段,学会用简单试剂鉴别常见阴、阳离子。
基础化学实验(II)[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II)] 学分:1,总学时:36,课程代码:0532215
课程简介:以化学定量分析为主线,主要内容包括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方法。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滴定分析法中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滴定终点的判断及相关的实验技能。学习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学生明确地树立起"量"的概念,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基础化学实验(III)[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III)] 学分:2,总学时:48,课程代码:0532217,0532218
预修课程:基础化学实验(I)
课程简介:该课程以有机合成为主线,通过讲授和重点指导,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熔点测定、蒸馏、分镏、薄层色谱、液体有机化合物折光率测定、水蒸汽蒸馏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卤代烃、烯烃、醚类、酯、酰胺等一系列简单化合物的合成、提纯方法。本课程也将对一小部分重点类型的化合物在理论课程基础进行验证性质的实验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精密思考、分析以及诚实记录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
仪器分析实验[Instrument Analysis Experiments] 学分:2,总学时:50,课程代码:05322116
课程简介:本实验课程包括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三大部分。其中光学分析法实验内容有: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为电位分析法。色谱分析法为气相色谱法。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应能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技术;正确使用各类典型仪器进行分析测试的方法;了解仪器的主要结构及其主要部件的特性;并学习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具有初步的处理数据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学分:2,总学时:60,课程代码:0532219,0532220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和所有基础化学实验。
课程简介:主要实验内容有热力学实验、动力学实验、电化学实验、表面和胶体实验、结构化学实验。通过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掌握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加深对物理化学课程中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从事科学实验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综合实验[Integrated chemistry Experiment] 学分:1,总学时:36,课程代码:0532227
预修课程:所有基础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各个实验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无机与分析及物化、仪分与有机及无机、合成与表征、分离与鉴定等多重组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各种实验手段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训练科研能力,作为基础实验课与科学研究及实际应用间的衔接和过渡。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The Research of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学分:1,总学时:36,课程代码:0532221
预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课程简介:主要研究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类型、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原理、方法和途径,研究实验之成败关键和改进措施;设计实施程序寻求代用仪器和试剂及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必需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方法,具有选择恰当实验类型,配合课内外教学活动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能力;改革实验内容、方法、步骤,提高实验教学手段和设计实验的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建设管理化学实验室的能力。
化学教材分析与试教[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hemical Teaching Materials] 学分:2,总学时:34,课程代码:0532226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中学化学教材,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该课一方面从各个角度研究中学化学教材,另一方面考虑到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心理,帮助化学系的师范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培养他们的从师素质,使其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具体授课采取理论讲授和学生模拟授课相结合的实践形式。在实践中领会原理,锻炼技能。
六、培养方案进程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