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博士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脱产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2、提前或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事宜详见校研院字〔2007〕2号文件《关于研究生提前或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没有提出延期报告或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工作者,均按有关规定处理。
3、博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2学分(含文献阅读及开题报告各1学分);基础理论课要求选修2学分;专业课中《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专题与学科最新进展》必选,其它课程选修4学分;选修课任意选修2学分;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必须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选修。补修课针对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而设置。补修内容为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二。
五、文献阅读及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最迟应于第三学期初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由各系负责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的原始材料由各系保存至学生毕业备查。
开题报告前,应完成不少于100篇(册)的专业文献阅读,其中外文文献比例不低于50%。专业文献阅读需在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内完成。
六、学术活动及阶段性成果报告
在学期间必须参加至少4个内容以上、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公开举行的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不包括开题报告)。在完成开题报告后,在论文工作期间结合论文工作至少公开举行1次论文阶段性成果报告。学术活动及阶段性成果报告完成后,方可获得文献阅读及开题报告各1个必修学分。
七、中期考核
在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要统一组织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按《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保存在学院,研究生院将组织人员随机抽查。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将亮黄牌给予警告,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
八、其它
其它未尽事宜请参照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
附表一: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 农业工程 | 代码 | 0828 |
---|---|---|---|
二级学科名称 | 仿生科学与工程 | 代码 | 082820 |
序号 | 研究方向 | 主要内容简介 | 带头人 |
---|---|---|---|
01 | 机械仿生科学与工程 | 地面机械仿生脱附减阻理论与技术,机械部件柔性仿生理论与应用,仿生机械原理与技术,生物脱附原理的应用与研究 | 任露泉 |
02 | 材料仿生科学与工程 | 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材料研究、仿生材料表面形态设计和仿生复合材料研究、仿生材料表面数字图像分析方法 | 李建桥 |
03 | 表面仿生科学与工程 | 基于生物表面的特殊形态、结构、材料与功能,开展多学科交叉的表面仿生理论与技术研究,以解决工程中的界面或表面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 韩志武 |
04 | 生物仿生工程与技术 | 研究生物运动学、动力学行为及生物系统所具有的特殊形态、结构与功能。开展仿生步行机构、仿生自清洁、仿生减阻、仿生润滑等仿生理论与技术研究。 | 丛茜 |
附表二:
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任课教师(梯队)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
公共 | 第一外国语 | 0 | 4.0 | 考试 | |||
公共 | 00010041 |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 40 | 2.0 | 1 | 考试 | |
基础 | 00210061 | 小波分析 | 考试 | ||||
基础 | 00210081 | 拓扑结构 | 考试 | ||||
基础 | 00210101 | 非线性分析 | 考试 | ||||
基础 | 00210091 | 计算几何及应用 | 考试 | ||||
基础 | 00210111 | 随机过程理论及应用 | 考试 | ||||
基础 | 00210071 | 最优控制及算法 | 考试 | ||||
基础 | 45011652 | 土壤粘附力学 | 任露泉 | 40 | 2 | 2 | 考试 |
基础 | 45010392 | 工程仿生学 | 李建桥 | 40 | 2.0 | 1 | 考试 |
基础 | 45011942 | 自动控制理论Ⅱ | 于海业 | 40 | 2.0 | 1 | 考试 |
基础 | 45011052 | 人工神经网络 | 张书慧 | 40 | 2 | 1 | 考试 |
基础 | 45012092 | 功能仿生学 | 韩志武 | 40 | 2.0 | 1 | 考试 |
基础 | 45012102 | 仿生史学 | 丛茜 | 40 | 2.0 | 1 | 考试 |
专业 | 45010883 | 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专题与学科最新进展 | 考试 | ||||
专业 | 45010093 | 步行车辆理论与设计 | 丛茜 | 30 | 1.5 | 2 | 考试 |
专业 | 45012113 | 生物非光滑及其仿生 | 任露泉 | 40 | 2.0 | 2 | 考试 |
专业 | 45011273 | 生物摩擦学 | 佟金 | 40 | 2.0 | 2 | 考试 |
专业 | 45012123 | 智能仿生学 | 李建桥 | 40 | 2.0 | 2 | 考试 |
专业 | 45011983 | 现代测试与控制技术 | 吴文福 | 40 | 2.0 | 2 | 考试 |
选修 | 45010234 | 仿生机械与仿生制造 | 韩志武 | 40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45011844 | 虚拟仪器及测试技术 | 李建桥 | 40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45011704 | 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 李因武 | 40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45010484 | 浑沌经济学 | 杨印生 | 40 | 2.0 | 2 | 考查 |
选修 | 45011934 | 智能CAD | 周德义 | 40 | 2 | 2 | 考查 |
选修 | 45011354 | 生物质能技术 | 李胜武 | 40 | 2.0 | 2 | 考查 |
选修 | 45011244 | 生物技术概论 | 窦建鹏 | 40 | 2.0 | 2 | 考查 |
选修 | 45011954 | 自动引导行走理论与技术 | 张强 | 40 | 2 | 2 | 考查 |
选修 | 45010044 | MATLAB及应用 | 吴文福 | 40 | 2 | 1 | 考查 |
选修 | 45010014 | ANSYS及应用 | 张贵林 | 40 | 2 | 2 | 考查 |
选修 | 45011304 | 生物芯片及应用 | 于建群 | 40 | 2.0 | 2 | 考查 |
选修 | 45011224 | 生物环境计算机模拟与控制 | 肖英奎 | 40 | 2 | 2 | 考查 |
选修 | 45010604 | 科学方法论与创新思维讲座 | 李胜武 | 40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45012134 | 仿生学理论基础 | 陈东辉 | 40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45012144 | 形态仿生学 | 丛茜 | 40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45012154 | 材料仿生学 | 佟金 | 40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45012164 | 耦合仿生学 | 任露泉 | 40 | 2.0 | 1 | 考查 |
补修 | 45021562 | 试验优化设计 | 丛茜 | 40 | 2 | 1 | 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