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条件介绍
1. 专业建设经费投入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实际投入经费700余万元,包括专项经费50万元、教学经费250万元、国家级、省级实验中心85万元,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万元,国家级实验区项目50万元,高教强省平台建设经费100万元,老工业基地建设经费152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2. 实验室建设情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共48门实验课程,开展605个实验项目,实验内容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达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为82%;创新性强,实验教学集学生兴趣、知识、技能于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中心开展了350多项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教师实施了50多个实验教学改革项目,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的实践研究,实验队伍整体素质以及实验室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学术带头人+实验教师+技术人员”的实验教学队伍的格局。
3. 实验室建设效果
经过多年的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2006年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中心坚持以专业学科建设为依托,实施科研反哺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优异学生纷纷涌现。中心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创业、创新实践技能竞赛,配备专门指导教师,提供参赛专项经费,利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教育部乳品重点实验室的资源,搭建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的创新平台。在“挑战杯”、“数学建模”、“SIFE世界杯创业竞赛”、丹尼斯克杯“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新竞赛、“美国大杏仁”、诺维信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创意大赛、顺达杯食品创新大赛中连创佳绩;而且,每年主办“食品雕刻大赛”、“美食节厨师争霸赛”、“蛋糕制作大赛”等创新创意大赛。
2010年食品学院学生在国家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年度两大赛事--第二届丹尼斯克杯“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新竞赛、诺维信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创新大赛中摘得桂冠,分别获得两项赛事的全国一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多彩,硕果显著。
4. 实习基地状况
建立了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满足了实践教学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1998年建系以来,在学校和各地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全部的教学实习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校内实习基地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基地位于东北农业大学南区,便于校内学生的实验实习。目前实验实习基地占地面积达3000m2,包括乳制品加工车间、肉制品加工车间、焙烤车间和果蔬(发酵)加工车间,车间总面积达到了1600m2,完全能够完成本科生的课程实习教学任务。
(2)校外实习基地
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本科学习的第八学期,学生到工厂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实习时间为6-8周。经过多年努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食品学院现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分布于省内外各大食品生产企业。现长期合作开展本科教学课程和毕业课程实习的基地单位有50余家。如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完达山乳业集团、哈尔滨高新科技开发股份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建立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保证了本科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
5. 图书资料
图书资料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教学资源,学校十分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图书资料建设。图书馆专门设立了200余平方米的食品科学类图书借阅室,购置了食品科学类专业图书5983册、食品科学类及相关学科电子期刊及相关电子图书10万余册。
专业建设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1958年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国食品科教领域的排头兵。2000年、2006年成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建设50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显著,为祖国的食品工业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围绕学校的建设目标和总体定位,以提高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龙江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强化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立足全省,服务东北,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支撑”。全面提升质量与办学效益,立足龙江,为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该专业隶属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依托“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教学科研基础雄厚。
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研发平台、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等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共有教职工72人,其中校级教学名师1人,农业部岗位科学家2人,龙江学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中国乳品、中国肉品、中国蛋品加工业十大杰出人物各1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
该专业拥有12000平方米实验室,2009年实验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年来,共获得各项建设经费700余万元,设备总值达1500元万元,仪器设备先进、种类齐全、配套充足,能够充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共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放项目350项,直接参加学生 1600人次,获奖36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SIFE世界杯、丹尼斯克杯、诺维信杯、蒙牛杯等创新大赛连创佳绩;其中SIFE世界杯创业竞赛一、二等奖各一项。丹尼斯克杯“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新竞赛中获得优秀奖2项、三等奖1项、一等奖1项;诺维信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多彩,硕果显著。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众多从食品学院走出的毕业生已逐渐成为支撑国家食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和国内外知名专家。
在国家“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设了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及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1人获得了校级教学名师,建设了4门省级精品课,10门校级精品课;编写教材45部;承担教学研究项目36项;发表教学论文44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还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奶业重大专项、国家大豆重大专项、国家星火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90项,科研经费总额达5300万元。已获得科研成果9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申请国家专利70项,发表科研论文1200 篇,其中SCI收录65篇,EI收录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