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概况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到食品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 这一严峻形势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食品安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贸易、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研究的需要成为当务之急。针对这种情况,各高等院校纷纷结合自身的特点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我国第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并于2002年开始面向全国正式招生,从而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空白。 在过去的十年中有50 多所高校先后设立了该专业。我校1988年10月由畜产品加工教研室、农学系园产品加工教研室、基础部化学教研室一部分合并成立食品科学系。1998年10月成立食品学院。食品学院于2004年申报3个专业之一:食品质量与安全,同期上报教育厅,并于2005年获得批准招生。现共招收学生801人,2009年,第一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截至2011年共毕业361人。
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在原“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基础上,通过食品学院和食品科学系的共同努力下,以食品科学为主体,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成立这一专业,既符合学院专业的发展需要,更满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为国家提供相关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具有食品科学基础知识,了解食品加工技术,在食品检验、分析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人才。经整合资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由食品学院食品科学系全体教师和部分学院其他教师共同构成,共有专业教师31人及教辅人员7人,截至2011年7月30日专业教师组成结构为: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26人,硕士5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职工总数80%,教师队伍拥有博士学位者占84%。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442人。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是办一流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以全面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的目标创办专业。通过优化课程建设、构建特色优势、高标准管理为主要保证措施,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得到各方的认可。为国家食品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提供基础。该专业创建既符合国家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工作的重视和食品生产提升质量的需要,又有助于食品学院专业设置的平衡发展,符合地域和长远期食品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负责人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负责人于国萍,女, 1963年11月出生。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食品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畜产品加工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天然产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我校农业专家咨询系统首批特聘专家。1987年留校任教以来主要承担本科生食品生物化学、食品酶学、研究生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食品酶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工作。
多年来,在大豆蛋白修饰、结构与功能、天然产物功效成分提取、油脂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十一五期间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1项、省“十一五”攻关课题子课题1项;省博士后基金1项等。参加国家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黑龙江省高校科技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第十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评审中,叁等奖(论文类)1项 。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奖” 1项。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的著作有10部,国家级著作3部,编写的著作《酶及其在食品中应用》、《食品酶学》、分别获得校优秀著作奖和优秀教材二等奖。
主持省、校两级级精品课“食品生物化学”的建设,主持校级教学课题“食品质量与安全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讨”,参与省级教改课题2项,发表教学论文2篇
2001-2006先后四次荣获校“教书育人”积极分子;
2005.4.05获“第二届振兴东农教学质量优秀奖”三等奖;
2007.10 获东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9 荣获哈尔滨市教育系统“三育人”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9.12.9 获校第六届教职工综合素质系列大赛 三等奖;
2010.3.5 荣获校2008-2010两年度 “巾帼女杰”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