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思想道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基础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学、产品开发、品质控制、食品安全管理及评估、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生产与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食品工程设计、食品安全评估认证、食品科研开发、商检、卫生、防疫系统、学校以及食品内外贸和生产企业等部门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并可读研进一步深造。
二、专业方向及特色
专业方向:食品工程、食品安全
专业特色:依托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和工业分析等优势专业,结合长白山资源优势,加强生物学、分析化学、食品工程原理等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以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为重要手段进行工业规模食品产品生产设计为教学方向;结合化学分析的师资及教学设备优势,开拓食品安全方向的分析技能培养和训练,加大实践环节。树立学生为吉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努力探索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产业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行业背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
上述各专业多数集中在各农业院校及轻工类院校设置,培养方向为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学等方向上。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提高装备研制水平。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保障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根据《规划》中的任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人才掌握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掌握各单元操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熟悉各单元操作涉及到的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操作注意事项;掌握重要设备(如换热器、干燥器、蒸发器等)的设计;并能够将以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设备的研制和产品的生产中,使生产能得到改进。依托吉林化工学院的化工等优势学科;加大课程设计、工厂设计、毕业环节设计;加大了各种实践课程,在提高食品工程方向教学质量的同时,拉开与其他农业类院校的培养方向的区分度,做到了差异化人才培养。
四、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与食品加工、贮藏、新产品开发、食品工程技术、食品安全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电子电工技术、计算机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等知识,受到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基础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 掌握食品分析与营养检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食品安全生产及评估的基本知识;
3. 具有工程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4. 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掌握食品保藏贮运、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7. 具有实验设计、试验结果处理与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主干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六、修业年限:四年
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核心课程
食品工程方向: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安全方向: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法律与法规
九、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金工实习、食品专业社会调查、食品工艺实习、食品工艺设计、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十、主要专业实验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实验、食品营养学实验、食品安全学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机械与设备实验。